1.针形绿茶复合精制加工的方法有哪些?技术
1.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,具体涉及一种针状优质绿茶的复合精制加工方法。
背景技术:
2.针形绿茶是我国名茶的主要品类。代表茶叶有恩施玉露、吴家台青针、南京雨花、信阳毛尖等,典型的外观品质是条带紧实针状,色泽翠绿。,成品茶需要完整的条带和连续破碎。针形绿茶的加工基本上分为初级和精制。初级工艺一般为鲜叶整理、轧制、初级烘干、整形、烘干(如非专利文献:赵耀、冯文、何勇等。针形名优绿茶凝固机研制与凝固流程优化.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, 2014, 33 (2): 116~122; 于志, 郭栓喜, 李晨, 等. 6),原茶水分控制在7%以内(如非专利文献):于志、杨燕、周继荣等。机制针成型工艺研究-塑造名茶。茶科学, 2007, 27 (4): 311~315; 专利文献: cn201410675803.7; 标准:针状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范,湖北省地方标准,db/ 42吨1654 6),原茶水分控制在7%以内(如非专利文献):于志、杨燕、周继荣等。机制针成型工艺研究-塑造名茶。茶科学, 2007, 27 (4): 311~315; 专利文献: cn201410675803.7; 标准:针状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范,湖北省地方标准,db/ 42吨1654
-
2021),初步生产完成后,采用风选、筛分、选色等精炼工艺(非专利文献:宗邦政、龚淑英、范方远等。技术初步研究龙井茶精制工艺规程. 茶叶, 2020, 46(1):24~30; 专利文献cn202011330016.0; cn201910929678.0; 标准:恩施玉露加工工艺规程,湖北省标准,db/42t 611
-
2010),去除黄屑、碎块、茶叶和非茶叶夹杂物。这种加工工艺导致茶叶在精制过程中破损严重,降低了精制率,增加了制茶成本,不利于市场开拓。如何改进针形茶精制工艺,成为茶叶加工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。
技术实现要素:
3.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,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状优质绿茶复合精制方法。“完整、低破碎率、高精制率”的质量要求,产品形态完整率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针状优质绿茶产品,增加了普通茶叶的比重从而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。
4.为达到上述目的,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:
5. 针状优质绿茶的复合精制加工方法,包括半成品茶叶经过精整、揉捻、成型、干燥,半成品茶叶经过筛分、风选、色选、晒干和调味的步骤,步骤为:
6.(1) 半成品茶:优质鲜叶在锅中炸制,或热风、或蒸汽、或微波炉、或光波,然后人工或机械绞、绞叶,或干燥 将第一片干燥的叶子手动或机械干燥,形成水分含量为 10
-
15%的茶叶是半成品茶叶。
7.(2) 过筛:将半成品茶叶通过扁平圆筛(市场上购买)进行过筛,将茶叶的长短和大小分开,得到过筛的茶叶;
8.(3)风选:将过筛的茶叶通过风选机(市场上购买)进行风选,去除碎茶、淡茶等,得到风选茶;
9.(4)色选:风选茶叶通过色选机(市场上购买)进行色选,去除茶梗、梗等茶叶。
其他非茶叶夹杂物进一步分为大茶叶和小茶叶,得到色选茶叶;
10.(5) 烘干:将选定颜色的茶叶通过烘干机烘干,温度控制在80
-
110℃,控制茶叶水分≤6.5%,将干茶冷却至室温(20-25℃),恢复水分0.5
-
2h,取干茶叶;
11.(6) 倾斜:将干茶通过烘笼,或塑料平台,或除臭机(市场购买),或烘干机(市场购买) , 温度控制在 85
-
在120°C时,适度暴露茶叶的香气或嫩栗香,将香后的茶叶及时冷却至室温(20-25°C),即得成品茶。
12.通过以上六步技术措施:
13. 最重要的是半成品茶水分控制、干燥过程和筛选、风选和色选过程的组合顺序。
14. 主要解决精制过程中茶叶破损严重、精制率降低、降低茶叶成本的技术难题增加。
最新更新
推荐阅读
猜你喜欢
关注我们
